疾病知识

印尼地震与海啸五周年祭:心灵重建是“持久战”

成都脑康心理医院:2017-11-14 04:28

人对重大灾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重大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常陷在阴影中得不到解脱。12月26日是印度洋大海啸5周年纪念日,当天,东南亚各受灾国都举行仪式,追悼这场较大天灾之一的罹难者。本文要谈的是人在重大灾难后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阴影,应该进行怎么调适。

南亚各国纪念大海啸5周年 当天印尼又发地震

12月26日是夺走23万条人命的南亚大海啸5周年纪念日,各受灾国都举行仪式,追悼这场较大天灾之一的罹难者。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当年受灾较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成千上万的幸存者齐聚清真寺和海啸死难者集体坟场祈祷,印度尼西亚副总统波耶迪欧诺主持亚齐省省会大亚齐市附近渔村的追思仪式,表示历经5年之后,亚齐民众已经在援助下再起,迈向新生。

26日上午,当各国正举行追思仪式时,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东2700公里的摩鹿加省萨翁拉基外海发生6.0级地震并造成停电,所幸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及损害。

在海啸来袭的时刻上午9时25分,斯里兰卡默哀两分钟:交通停止,国营广播、电视台也暂停节目播出,总理亲自主持追思仪式并现场实况播出。这场海啸造成当地3.5万人罹难,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在有约5400人罹难的泰国,追思仪式主要在灾情较惨的西岸攀牙府盐水村和南部普吉岛巴东海滩举行,分别有上千人和200人参加,包括当地居民和外籍人士。日落时追思民众在海滩放了数以千计的水灯,普吉岛还举办烛光晚会,放天灯以示纪念。

五年后灾民仍不敢回海边居住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外海发生9.2级烈地震,引发大海啸扑向印度洋周边10多个,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国等,6层楼高的海啸以相当于喷射客机的高速席卷而来,许多沿海地区瞬间被夷为平地,23万人被夺去生命。印度尼西亚有16.7万人死于这场海啸,是受灾较惨重的。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红十字会表示,海啸灾难的援助工作大致完成。在马尔代夫等地,重建约5.1万家房屋,部分灾民重过新生活。印度尼西亚的重建工作今年4月完成,花了约70亿美元建造14万间房屋、近2000间学校等。不过也有灾民坦言,心里依然有海啸阴影,不敢重返海边居住。[NextPage]

心灵重建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灾区幸存者的心理创伤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愈合。据估计仅在印尼的亚齐地区,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幸存者就可能达到数十万,整个南亚和东南亚灾区可能有数百万人需要心理救助。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对人们造成的心理损害是巨大的,许多人可能终生难以复原,潜藏在心中的恐惧和忧虑难以消解。如果他们能得到早期救助的话,心理状态还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今后半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救助,可以防止群体性的心理健康危机爆发。

灾难幸存者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

在意识上接受灾难的事实后,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阶段是在头几天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深陷于对发生灾难一刻的痛苦回忆,不断地思考未能挽救自己亲友的生命是不是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责为什么当时没有能够做得更好,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刻的怀疑,甚至自轻自贱;

第二个阶段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两到三个月内出现的“适应障碍”。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无法面对新的生活,他们不能够适应灾难后的新环境,在他们的头脑中,经常闪现灾难发生时的场景,同时他们又极力想回避这一回忆,内心十分矛盾,以至于忧郁、烦躁乃至绝望;

第三个阶段是在灾难发生后半年左右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这一阶段,尽管灾难的记忆在慢慢地淡去,但是幸存者对自己的怀疑并未减弱,他们感到悲观、失望,充满了挫折感,对生命开始抱有一种消极的看法,既没有强烈的自杀冲动,也丧失了正常人对于生命的渴望。

“让你身心疲惫的,不是远处的群山,而是鞋中的沙粒”。灾难过后,让人们不堪重负的,往往不是繁重的身体劳作,而是难以驱除的心理阴霾。对于幸存者的心理重建,是灾难后重建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灾难过去了,心灵重建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印度洋海啸中的幸存者的心灵重建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援助。